7月6日,西安医学院“‘医’路同行 ‘乡’约安康”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队伍(以下简称实践队)抵达紫阳县,前往紫阳县各镇的基层医院及其下属的多个村卫生室,开展一系列针对西医学子走进基层的特色暑期实践活动,深入基层医疗一线。
实践队首先前往基层服务一线,在紫阳县城关镇中心卫生院、紫阳县中医医院等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实践,在与基层医生的座谈会上,队员们聚焦地区常见病诊疗难点、药品供应保障、慢性病管理等实际问题与当地医生展开深入交流,详细记录下基层医务人员坚守岗位、克服交通不便、医疗资源有限等困难的感人经历,学习他们“扎根山区、服务群众”的实践经验。
微党课环节,队员们围绕“青春向党、医心为民”主题,结合理论学习与基层实际情况开展讨论,强化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意识。
队员们分组跟随当地医开展跟诊,实地了解基层医疗服务的实际情况,认识到不同地区基层工作的特殊性。通过跟诊,队员直接观察到基层医疗服务的运行模式:基层医生需承担全科诊疗职责,覆盖内、外、妇、儿等多领域;因交通不便和老年患者行动不便,基层医生需兼顾多个村落的医疗需求,形成“定期走访”的工作机制;部分偏远村卫生室存在药品种类有限、大型设备缺乏的问题,镇卫生院的医生就需依靠经验优化诊疗方案,达到成果最大化的分级诊疗模式:例如,在高桥镇卫生院,卫生院医生与当地村医就形成了一种特色的“治康一体”的诊疗模式,与传统分级诊疗不同,在“治康一体”诊疗模式下,一些慢性病患者没有在市级医院康复,会回到县级医院或卫生室继续治疗,这时,高桥镇的基层医生会让患者以乡镇卫生院为主,先体检后治疗的同时结合村卫生室医生对当地老年患者的了解,减少了普通的分级诊疗中间所用的步骤和时间,用“治康一体”诊疗模式帮助患者更快地、更有针对性地减轻病痛。
实践队在基层医疗实践中,专门与紫阳县各村卫生室的村医和当地村民开展了系统性访谈。访谈围绕基层诊疗工作的实际情况展开,队员们针对地区常见病的诊疗特点、诊疗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难、分级诊疗的运行方式、药品供应与储备状况、患者就医习惯等核心问题与村医深入交流。村医们结合自身工作经历,详细介绍了当地高发的呼吸道感染、骨关节疾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诊疗经验,以及在应对突发疾病时的处置方式。同时,也提到了因地处偏远导致的大型医疗设备缺乏、年轻医疗人才留不住等现实难题,还分享了如何通过“定时巡诊+电话随访”的方式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持续医疗服务的做法。队员们认真记录访谈内容,对村医长期扎根基层、克服困难服务群众的坚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而队员们对村民的访谈向村民了解基层医疗服务的实际落脚点,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村医工作的方方面面,了解到了村医直接扎根于乡村的工作特殊性,体会到了人民群众与基层医疗工作者之间质朴、坚实的特殊情感。
同步开展的健康宣讲活动以老年人为重点对象,在村卫生室、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进行。活动中,队员们围绕高血压、糖尿病等老年常见病,通过发放图文宣传手册、现场演示等方式,向老人细致讲解日常饮食搭配要点、疾病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方法。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胸闷气短、下肢酸软、用眼疲劳等问题,队员们专门示范了简单易行的健身手指操,带领大家一起“动手”练习,引导大家通过科学锻炼改善身体状况。活动现场群众热情高涨,掌声不断,同学们的行动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。
跟诊、访谈与健康宣讲的结合,实现了多重实践价值:一是为队员提供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场景,强化了对基层医疗现状的认知;二是补充了基层医疗服务力量,缓解了村医日常诊疗压力;三是通过健康知识普及,提升了村民疾病预防意识,助力基层健康管理体系完善。
此外,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,实践队队员前往紫阳县的五省会馆、半亩茶园、苍鹭文化区等地点开展参观学习活动。旨在学习地区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路径和具体举措。
2025年,在“健康中国. 青年责任行动计划”下的“美爱克百县捐赠项目”中,西安医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社会责任担当,向紫阳县展开了药品捐赠行动。此次捐赠对紫阳县意义重大,捐赠的药品涵盖了抗感染、慢性病治疗、常见病症用药等多个类别 ,其中不乏针对紫阳县常见疾病的特效药物。
这支实践队由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茗萱老师领队,由临床医学、全科医学、公共卫生等专业的学生组成,以实际行动传递医学生群体的温暖与关怀。此次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和村民的高度赞赏,为推动乡村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。他们的调研不仅全面反映了当地地区医疗建设的实际情况,也体现了青年一代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实践行动,展现了青年在基层服务中的积极作用。
(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/文 医路健行 乡约安康实践队 审核/张雨新)